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 张经理
- 手机 : 13906191784
- 电话 : 0510-83587010
- 网址 : www.fsqllj.com
- 地址 : 无锡市玉祁工业园
火狐体育全站在线登录/材料库
国产安卓集体兼容苹果
2024年9月,iOS 18正式对外发布。因在多个功能上与国内Android系统走得很近,大有“心有灵犀”的感觉,iOS 18也被不少人称作“抄袭安卓”。作为一个iPhone和三星双持用户,我对这种同质化设计的看法有些矛盾。一方面,我不希望两个不同的系统变成“双胞胎”——我买两款手机是为了体验两个不同的生态的,如果两款手机用起来完全一致,那跟一台手机有什么区别?
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两个系统能互取所长,比如三星的NFC门卡和应用分屏就很值得iPhone学习,同时两个生态之间最好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比如更好用的文件互传系统。
在上个月末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中,小米手机副总裁金凡提到,澎湃OS 2的核心组件小米HyperConnect已全面支持苹果设备,只要在苹果设备上安装小米互联服务,就能轻松在不同生态内互传文件。
在更早的2024 OPPO开发者大会上,OPPO也预告了一项“打破生态间隔”的功能:ColorOS 15将支持 iOS“一碰互传”。未来用户只要在iPhone上下载对应软件,就能直接和ColorOS 15手机跨系统、免流量发送文件。
刚刚提到,小雷是iPhone和三星的“双持”用户,但这仅仅是在手机层面。除了两大生态的手机(和平板),小雷还同时用MacBook Pro工作、Windows台式机打游戏、以及在Linux服务器上跑AI。
尽管听起来麻烦,但在这五大生态内互传文件,小雷却只需要一款开源软件——LocalSend。
作为内网数据互传的王者,几乎全平台支持的LocalSend可以用极快的速度,将文件以原始格式批量发送到另一台设备中,连URL或文字文本都可以直接发送。而且使用的过程极为简单——无需注册登录、无需多余权限、没有一点广告、端到端加密且无需中间服务器,甚至连发送/接受设备的名称都可以保密。
但LocalSend也有自己的短板,没有中央服务器意味着LocalSend只能用于内网环境传输。如果两台设备处于两个不同网络拓扑内,比如连了两个不同的Wi-Fi或路由器,就无法互传文件。如果在无网络环境下,我们也可以用手机开热点制造内网环境。但为了发文件专门开热点,多少有些麻烦。
另外,LocalSend不会对文件做任何格式转换。换句话说,LocalSend管把文件送到,打不打得开是接收设施自己的事情。
不过聪明的中国厂商肯定会找到解决方案。比如在锤子手机还没“凉透”的时候,Smartisan OS内置的文件管理器就集成了“iWork”套件转换功能。当手机遇到 Pages、Numbers以及 Keynote文件时,手机会在用户同意后将文件上传至锤子服务器,云端转码、下载后就能手机里打开。
可惜的是,“英年早逝”的Smartisan OS也只解决了文件不兼容的问题,以及用HansShaker解决了macOS上有线连接Android手机的问题。在Windows问iPhone,或在iPhone与Android手机之间无线互传文件,这些挑战直到上个月才迎来解决方案。
另外,从体验来看,小米、OPPO的互传方案,和LocalSend在技术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确保处于同一局域网中,应用会通过广播或局域网扫描的方式寻找附近的设备。小米、OPPO的软件在找到对应设备后还需要经过一次用户校验(是否登录同一个账户),而LocalSend会要求用户验证屏幕所显示的一次性设备昵称。
找到设备后,用户选择要发送的文件,并将其与接收设施建立HTTP和REST API的内网通信,并对数据通过HTTPS协议加密,以确保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受到保护。在建立连接时,系统会生成临时TLS/SSL证书,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安全性,避免被第三方中途截获。
一旦连接建立,文件会被分成若干小块进行传输,这种方式有利于在网络波动后恢复传输。数据通过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在设备之间发送,避免了中间服务器的介入;当所有文件块成功发送到接收设施时,系统会自动重组文件。
当然,小米的互联套件还实现了更丰富的功能,比如利用串流技术,实现了用Mac操作小米手机,这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第一次“系统级”支持这一功能。但在我看来,如果仅凭互联套件就说“小米澎湃支持苹果生态”,有些言之过早了。
自小米澎湃OS 2发布后,不少媒体都用“小米澎湃支持苹果生态”来形容这一次跨生态兼容。不可否认,小米这一举措确实让双机用户更方便了。但这样的生态协同,和真正的“兼容苹果生态”,在我看来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首先,小米的互联套件只是一个传输文件的工具,但被苹果用户津津乐道的“iCloud”生态,并不只有文件传输这一项功能。基于iCloud“同步”的特性,苹果已经在所谓“iCloud”生态里打造了一系列丰富的跨设备数据同步案例。
比如Handoff接力,除了能用Mac接听 iPhone 的电话,同时也会在电脑Dock右下角显示iPhone正在使用的App,点击即可拉起对应App 的 Mac版本,同时保留对应的用户数据。比如写到一半的邮件、看到一半的网页,不需要在投屏的小窗口里使用电子设备版App;而电脑里打开的App也可以在手机里继续使用。
基于iCloud同步的“密码”,可以系统级在不同设备内实施同步加密存储的App、网页账户、密码;邮件、iMessage的云同步也可以跨设备自动输入邮件或短信验证码。
我知道,小米在自己系统生态内也能做到这些,毕竟连三星这种“小厂”都能做到自己生态内的同步。但在“小米可以接入iCloud密码同步”之前,小米和“兼容iCloud生态”都还有不小的距离。
在我看来,小米、OPPO等品牌推出“苹果互联服务”,其核心目的也不是说想要取代iPhone,而是在不直接动摇iPhone 基本盘的情况下,发展 iPhone 用户的“第二台手机”。
首先,从用户习惯和市场占有率来看,iPhone用户对所谓“苹果生态”是极为依赖的。基于iCloud,苹果打造了一套深度集成的系统级互联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打造了一个难以逃脱的“生态牢笼”。可以说苹果从多年前打造的苹果生态,且核心目的是将iPhone用户牢牢困在自己生态内,这绝非从诞生之日就主打开放、兼并的Android生态可以替代的。
小米、OPPO的“苹果互联服务”,也能够在现有市场格局下切入iPhone用户群体,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单向兼容”苹果生态的产品体验。让iPhone用户无需放弃原有的苹果设备,就能享受小米、OPPO产品功能,以此来降低切换阵营的成本和心理门槛。
其次,这一策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避开了与苹果在核心市场上的正面交锋。通过提供跨平台连接和单向数据共享能力,小米、OPPO并不是试图替代iPhone,而是提供一个在特定情境下(游戏、工作、拍摄)更为灵活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使用户得到满足的多样化需求,也能提高Android品牌在高端市场中的存在感。
归根结底,小米、OPPO等品牌的“互联服务”并非意图彻底撼动苹果生态,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吸引和转化部分iPhone用户的注意力,让“果粉”在iPhone之外有一个额外的选择。对于“双持”用户来说,互联服务的出现也为双生态用户所带来了更大的便利,降低了跨平台使用的门槛,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丰富了设备功能体验。
可以肯定的是,随技术的逐步发展,iPhone与Android跨生态的融合必将会变得更加深入,让不一样的品牌和系统的设备实现更无缝的互联互通,真正打破“生态壁垒”。而“果粉”们可以无视生态兼容性,把Android手机当作“主力手机”的那一天,自然也会是果粉们“弃暗投明”的日子。
- 双向行车记录仪中恒SG20为您鸣冤 [2024-10-15]
- 探秘济南大东环项目建设中的“黑科技” [2024-10-15]
- 山东路德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2024-10-15]
- 20家企业成功晋级!潮州第三届立异创业大赛决赛名单出炉 [2024-10-15]
- 一般乡道限速多少 乡道限速是多少公里 [2024-10-15]
- 宁夏吴忠黄河大桥收费站撤销封路缘由是施工需要 [2024-10-15]
- 碳化复合竹编土工格栅国家标准、实施工程技术规程专家论证会在潮州市潮安区举行 [2024-10-15]
- 面对美国反倾销制裁中国木质装饰线条企业该怎么样应对? [2024-10-15]
- 在吊顶中参加金属装修线条使得室内风格更加豪华大气。 [2024-10-15]